水磨溝區成立于1956年6月,位于烏魯木齊市東北部,是烏魯木齊最早的工礦區和風景旅游區,也是眾多自治區、市黨政機關駐地,已成為全市的政治、文化中心。
一、基本情況。轄區總面積約277.56平方公里,建成區面積69.31平方公里,現轄15個街道、155個社區(村)。2023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86億元、增長5.4%;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06.45億元、增長9.4%;固定資產投資210.8億元、增長5.4%;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6.59億元、增長21.6%;外貿進出口總額25.5億元、增長12.4%;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9.56億元、增長51.39%;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.1%、8.6%。
二、發展現狀。會展片區提速發展。會展片區是新疆自貿區烏魯木齊片區水磨溝區塊的所在地,區域匯集36棟高端商務樓宇,入駐企業1867家,新疆國際會展中心可承辦各類國際性會議及大型展覽展會,華美勝地麗思卡爾頓、萬豪、雅樂軒酒店及商旅綜合體項目落地開工,會展吾悅廣場、市文化公園、六館一心等配套設施完備。科教優勢加速轉化。全區現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4家、科技創新創業載體17個。河馬泉片區匯聚新疆大學、新疆醫科大學等4所高校科創資源,科研人才、創新要素聚集。人文旅游資源豐富。紅山、水塔山、虹橋山、清泉山、溫泉山、雪蓮山、水磨河、八道灣河構成“六山兩河”的自然景觀,“一炮成功”、清泉寺、七一棉紡廠舊址、葦湖梁煤礦等人文景觀和紅山公園、水磨溝公園、水墨天山國家登山步道等景點美不勝收,冰雪旅游、鄉村旅游、康養旅游等新業態正在快速崛起。營商環境持續優化。建設水磨溝區功能區塊綜合服務“雙中心”,持續推動業務整合、流程優化、窗口前移,益民大廈一站式服務大廳已實現自治區、市、區三級同址辦公。采取建立“政企直通車”、領導包聯服務企業制度、推行基層政務服務“全崗通”、推出“7×24”不打烊服務、成立企業高質量發展聯盟和企業之家等一系列措施,為高質量發展營造更加良好營商環境。城區環境宜居宜業。生態環境優美,建成區綠地覆蓋率達48.96%,水磨河四季長流、穿城而過,東部三村原生態自然環境保持完好,是市民近郊休閑游首選目的地。教育醫療資源豐富,有中小學校28所(區屬27所、市屬1所)、幼兒園75所、教育集團3個,區人民醫院、中醫院、婦幼保健院等醫療機構284家。公共交通日臻完善,克南高架橫貫東西,東繞城、東二環、東環高架路、河灘快速路縱貫南北,蘇州路、七道灣路、南湖路推動城市單元加速鏈接。
三、發展思路。搶抓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、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“五大中心”、自治區“八大產業集群”和首府都市圈建設等重大戰略,實施“一廊引領、五區協同”(打造城東生態科創大走廊,協同推進會展區塊、八道灣區塊、大學城區塊、東部三村區塊和老城區塊發展)城市空間發展戰略布局,以建設首府“公園城區、創新城區、活力城區”為總體目標,大力發展文化旅游、現代服務、科技創新三大主導產業,著力打造成為“西部綠色發展示范區、全疆現代服務引領區、首府科教創新先行區”。一是實施采煤沉陷區治理。通過生態修復治理,釋放發展空間,營造“大美新疆會客廳”。后續將結合八道灣河流域綜合治理項目,打造高端人才工作、生活、休憩的科創和生態空間;依托“大學城”科創資源優勢,鏈接區域創新要素,協同打造城東生態科創大走廊。二是促進“五區”協同發展。會展區塊,重點發展以會展產業為主導的現代服務業,持續招引各類總部企業,加速推進商務區、金融區、法務區建設,用好“六館一心”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館、烏魯木齊文化公園等平臺,打造全疆現代服務引領區。八道灣區塊,積極爭取調區擴區,盤活現有土地資源,構建“3(綠色食品、生產性服務業、工業文旅)+2(生命健康、智能制造)”現代產業體系,打造新舊動能轉換區。發揮天山明月城輻射作用,通過合理布局業態,牽引帶動周邊園區、廠房發展。大學城區塊,加快建設河馬泉高校創新綜合體,同步引進國家實驗室聯合實驗室等產業集聚型項目和研究平臺,深化與疆內外高校的產學研合作,打造首府科教創新先行區;推進國際醫療服務中心和國際醫藥產業園建設,推動臨床與生物醫藥產業相互帶動、協同發展。東部三村區塊,充分挖掘利用東部三村資源,培育都市農業,發展鄉村旅游,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區。老城區塊,著力完善老舊小區基礎設施和服務功能,謀劃建設自建房片區援疆特色街區和中亞風情街區,打造城市更新樣板區。